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1185|回复: 6

改变命运的沟通指南:口才赢就一生(书籍)

[复制链接]
拳四郎 发表于 2009-10-20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 K8 A6 b3 `2 x
/ x- t- Y7 P. U* L
好口才是成功人生必须修炼的大智慧,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也是做人成事不可缺少的必备技巧。这是一部最完整的口才训练教程,首先从解读口才、锻炼口才、口才技巧等理论性知识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口才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围绕社交、处世、情爱、家庭、职场及其他各种场景的实际应用口才技巧展开,以全集式的内容展示了人生主要层面的语言艺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提高口才能力的诸多方法和技巧,同时融注了诸多口才实例,为你提供了一整套打造超人说话能力的语言守则,教你做一个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i+ W- S% c9 Z. X4 L' d6 H8 v$ }, c9 L; H1 e  h/ s6 \
部分阅读权限需要VIP功能
; q, _2 A- D% i+ A$ a- ^8 x
! F2 e0 q( R. @阅读地址:
  1. http://book.qq.com/s/book/0/18/18080/index.shtml
复制代码
健身缘 发表于 2009-10-2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为我们推荐了这部好书,还有那个反恐24小时真好看,我平日里也是在迅雷上看美剧!
5 S" }; [, o' Y5 l7 ^0 r8 e2 y现在我将书中章节复制到这里更方便大家观看,呵呵如果楼主是VIP会员能不能把那些不让看的发过来!
. I" I  z9 @: }& C2 A
% k- X1 L" i, ^. \6 m
腹中良谋——把话说到心窝里

# ^; O7 s5 V' T: [' P: i/ A: Y. r2 N- P; F
      介绍姓名后,刚开始交谈是最不容易应付的问题,因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犹豫,又不能冒昧地随便提出其他话题。"今天天气很好"这话最常用,但除了在户外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近敷衍,而且缺乏内容,难以开展较趣味的谈话。所以在这里,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用。何谓就地取材?那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觅取话题。( F2 Q, \+ q1 }
就地取材话题多
; M1 n  C! x: {
+ @4 |2 A4 m2 V) x
9 a3 c! K5 t/ e: `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5 H; S8 E2 h. {  r$ @" F
: R: N8 [! u1 r  对滔滔不绝的雄辩者而言,他的每一句话都能打动别人的心弦,像有一种魔力操纵听众的情绪,甚至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周围空气的松弛与紧张,这种直觉力量其实就是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社会活跃的人物。口才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是你生存的技法。9 c$ w# \" i- n
! p8 c8 X6 x; A# S6 S- \9 T
  就地取材话题多, D9 n+ s3 p5 H

# x5 E2 b8 H' v. L1 w9 v3 c  介绍姓名后,刚开始交谈是最不容易应付的问题,因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犹豫,又不能冒昧地随便提出其他话题。"今天天气很好"这话最常用,但除了在户外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近敷衍,而且缺乏内容,难以开展较趣味的谈话。所以在这里,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用。2 k9 Q$ Y, L/ r8 A/ O& i8 [. Q

) G) x$ u& e* t: Q& v$ T  何谓就地取材?那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做第一句的话题:"你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吧?"或者说:"你和某先生是同事吗?"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以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本主题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又可顺水推舟,继续畅谈下去。) t: l5 s5 V! R' P
5 }0 O, h/ o5 s, y( r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若是一般社交活动,则"山上的樱花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你曾去看过吗?"或"大热天在园子里喝茶,实在太舒服了!"都是就地取材的办法。
" L2 y6 }( w2 t: ]3 ]
. L( v4 {/ t# i( ?  第一句的最高境界是人人能了解,人人能加进自己的意见。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嗜好,然后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绘画说:"真像凡高的作品!"或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感觉!"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
* a7 t# f7 z0 d3 F& e$ t" ]0 X: p' A% w' s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最好是不要问他。万一他正失业闲居在家,问他职业无异迫他承认失业,否则他还要随便撒个谎,对于自尊心很重的人是不大好的。如果你想"开发"主题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你平常会做点球类运动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继续下去问出他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如果他说"是"呢,便可加上一句问他通常在何时去运动,而决定他有无职业。, }* d* U4 z3 e. n5 [8 l. R$ q( I
( m) f& |1 T  m) U7 a
  找不出其他话题时,那么中国原有的老方法也可运用。那就是请问对方的籍贯,这"府上是什么地方"的问题,以中国人的习惯上是一点不觉得唐突的。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如果是同一个县市呢,那更方便了,随便谈些两人皆知的社会新闻、都市建设、地方习俗等等都可以。% ]& p8 R( |1 L- B8 j* g

1 w6 c6 C, }6 F0 H) s
暗示胜于直言
( f8 u3 F) }; l2 z/ W; S
2 ]* Z; ^& ]- ^0 Z. Y3 U7 h/ e+ a9 s- D

- y5 Q7 S( o/ p5 b' K  如果是遇到一些知名人士,或有特殊成就的人,或介绍者已早对你说出对方的身份底细,那么,你大可提出话题,鼓励对方多谈谈他自己得意的方面,一则彼此均甚愉快,同时对方会对你产生好印象。再则,也可以由交谈中吸取新知,获得宝贵经验。) Z( G+ j5 l' U. }% M

) a3 ^, R& W4 X$ \# u  N  暗示胜于直言
; E: U+ ]& v$ p  m, F( K# ]5 x  ^+ B7 K: ~5 j
  "暗示"是人际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暗示者出于自己的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息,改变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 z  [' |4 Q) e" ~

% O% v" ^( I4 u- E  P  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女孩很幸运地在一家珠宝店担任售货员。一天,店内来了一位年轻人,他衣衫褴褛、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那些宝石首饰。" a  s) o3 O+ W9 q- J  P
+ l' B- n9 v9 c: P2 E
  突然,电话铃响了,女孩便去接电话。可是她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结果里面的六枚宝石戒指掉到地上。她急忙去拾,结果只找到其中5枚,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就在这时,她看到年轻人正慌张地朝门口走去,她立刻意识到第6枚戒指在哪儿了。) Q; }3 U2 I4 P8 t
* `9 G8 N7 p1 Q" W8 j, {1 Y
  就在年轻人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对不起,先生!"年轻人转身便问:"什么事?"女孩看着他抽搐的脸,一时没有出声。年轻人又问:"什么事?"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年轻人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回答道:"是的,的确如此。"女孩说:"如果你换成我,也会做得很不错!"终于,年轻人走到女孩面前,将手伸向她:"我可以祝福你吗?"女孩也伸出手来,两人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女孩也以柔和的声音说:"我也祝你好运!"等到年轻人转身走了,女孩便走向柜台,将手里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 F, _3 d. ^$ L7 Z% e5 S( U- t5 z' D4 `
  这本来是一起盗窃案,人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大喊大叫,设法抓住偷窃者。可是,这位女孩却用彬彬有礼的暗示,达到了使小偷归还偷窃物的目的,并没有让那名小偷当众出丑,还非常体面地使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试想,如果女孩也是大喊大叫,能有这样的结局吗?不可能!说不定她还会因此受到伤害。4 ?0 _+ y, N) A8 J- G, i

% i6 [  l& |, H& M3 Z- p  南唐名臣申渐高也善用这种方法。有一年,南唐税收苛严,百姓不堪重负,有很多大臣劝谏烈祖减轻赋税,都没有结果。当时正遇上京城大旱,可谓民不聊生。3 `3 u& i+ o; L3 x0 u- }8 s. l. L0 {$ ]

& f& {. ~$ H# ^+ \/ z  一天,南唐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惟独京城不下?"申渐高一听,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进谏,他上奏道:"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生睿智,一听就知道此话的暗示之意,大笑一阵后,立即颁发圣旨,减轻税收,让百姓休养生息。, s6 Z5 W  Z, K" T

5 ~: R3 `  ]& o+ O/ R. L7 E  大臣申渐高借助一句幽默的话,暗示烈祖要减轻税收,想不到竟收到如此奇效,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 D/ j4 e5 L+ L
3 _& {- i# i% p8 Y6 O% c  q3 `  先声夺人,率先定义
) D/ |$ P+ }5 z8 M3 A( _. H1 ~. g( o% m
  当我们在和他人谈话时,如果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称臣呢,还是回到谈话原点,重新定义事件起源?很明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策略。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率先定义。0 h9 E1 p# @8 Y
+ }5 G* n9 }/ ]# W( U5 Z! a
  所谓"率先定义",就是针对论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利用事实、展开论点、争取认同的定义,从而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位居优势位置。而这正是论辩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当辩题明显不利于己方的时候。
9 X9 `- q% W' t; v! [- b3 {5 v$ Q% M& {, B4 w, ~2 t
  在一次亚洲大学生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辩论,题目是"外来投资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
% G( p% W% z+ q" F9 ^/ ]7 Y1 o# u: k% e! a8 ?5 A* }7 ?# v  e, ~  Q
  从命题上来看,香港中文大学队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将"确保"解读成"百分之百的保证",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几乎是无理可辩。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队灵机一动,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一开场就提出"确保"并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证"。他们说像乘坐大众运输工具时,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车门,乘客们的安全就可获得百分之百的保证。  i! p+ s7 O5 s* l+ \& G
( u) Z& ^( ]3 @$ ?2 O
  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涵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则因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一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便化不利为有利,进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辩论场上的主导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5 |) e; M: V3 _
% v0 S) N: W& S) a) P5 C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声夺人、率先定义"的方法,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将很难获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同样不利的事件时,千万不要忘了追溯问题的源头,从而为自己寻找一个更有力的新定义!
' W7 j( e' }# [) B" A; W$ u8 m% }5 U3 {" [. W& O9 `; s+ o
  学会巧踢皮球5 f; |0 E# H# S) i  a0 q
  H# C# Y- l6 x$ b* I& ~2 @
  有些人喜欢把掌握所谓的"秘密"作为自己的乐趣,并经常通过向你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以证实自己的猜测。有时他们甚至还提出众所周知的问题,刻意从你的话中证明些什么,让你难堪不已。这时你可以采用皮球反踢、回锋逆转的方法,将他们踢来的球,毫不费力地顺势踢回。不过,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回答要准确无误,无懈可击,只要把球踢回对方脚下,他就很难再发起攻势。
6 c! C1 s- l+ P* F$ b" m1 Q. x- m* x: Y0 {# U6 j3 {
  一次,越南领导人黄文欢召开记者招待会,揭露黎笋集团的罪行。这时,一位西方记者问:"你在给你同胞的信中说,越南已不再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请问,你说的这个外国是哪一个国家呢?"当时在黎笋集团统治下的越南依附于谁,其实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这个事实如果从一位越南领导人的口中说出来,却明显不妥,甚至会在国际上引发不必要的争端。所以,黄文欢机智地回答道:"你问这个国家是谁,即使我不讲,所有人也知道。"黄文欢的回答就像踢球一样,把对方踢过来的球又顺势踢回去。既然是"所有人都知道",那么提问的人也一定知道,让他自己回答就好了。
" ^. P0 V9 I8 L1 h2 ]8 L$ j# D- }* r0 z5 n3 U
  1972年5月,美苏举行高峰会谈。27日凌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宾馆内,向记者介绍关于美苏签署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会谈的情况。基辛格微笑着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大约是每年250枚。各位先生,如果我在这里被当成间谍抓起来,我们都知道是谁的原因。"这时,无孔不入的美国记者马上敏捷地接过话题,开始探问美国的军事秘密:"我们的情况呢?美国有多少潜艇导弹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又有多少导弹正在配置呢?"基辛格耸耸肩膀说:"我确实不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是保密的。"记者说:"不是保密的。"基辛格立刻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么请你告诉我是多少呢?"这位记者顿时愣住了,只得一笑了之。
) Z" s6 A; a4 Y0 Q* l( n
5 f  d6 N" f3 r  B  在此,基辛格想避开记者的追问,所以佯装不知数字是否保密。乍看之下,他似乎是在暗示记者,如果这不属于保密之列,就可以公诸新闻界。因此,急于抢新闻、争时效的记者才连忙告知"不是保密的"。不料基辛格放的是烟幕弹,烟幕一过,他便留给记者一个难题:"既然你们说是不保密的,那就是公开的了。既然人所共知,那么就让消息灵通的记者自己回答这个众所周知的数字吧!"当记者突然遇到这个难题时,基辛格也就轻易地摆脱困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09-10-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口才的可购买或借阅《演讲与口才》杂志

9 k& G3 B# X* L9 m8 O, Z/ x
演讲与口才.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拳四郎 发表于 2009-10-2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我一般 也都在  迅雷上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u1222 发表于 2009-10-2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看看 tregwr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ngdiqifei 发表于 2009-10-2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ower 发表于 2009-10-2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有理,灌水无罪,支持楼主,看贴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硬客健身

GMT+8, 2025-4-13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