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3]
5 y# x) U) w! `8 m* I- m. q! I9 k t: s- u
3 g! p- y! b" m- B 健美是很私人的运动
4 V2 G- w: l; d5 e5 R" l. n8 ^, Y! V5 Y. R+ W+ Y5 I
C0 V+ i' b% v- S! u, G( U8 v
人存在个体差异,这点在健美运动中非常突出,因此我说健美是很私人的运动。其实,每个人最好的教练是自己,依赖他人往往事倍功半。每个健美者都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训练方案,通过实践与研究不断完善。/ O* d3 {: f7 `
健美教科书是作者总结了许多健美者的“共性”编写的教材,很权威但绝对不全面,因为那些“个性”不会收入其中。我认为我们要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找到自身训练中的“个性”。
5 H* _1 l( O3 K 侧平举的动作规范曾在健美界引发过争论,有人认为是双肘微屈,平举超过肩部(哑铃基本平行于耳侧);有人则认为是双臂伸直,平举至肩部平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觉得更本没必要争执,本来人的肩部构造就存在好几种差别,有宽有窄、有方有溜,至于哪种方式适合健美者只有实践过才知道。
1 p( x L9 D8 @' O* Z 颈后推举的存在价值也曾在健美界争论不休,很多人都说这个动作是颈椎的杀手应该取消,其实经过实验,把杠铃下降至耳朵位置而不是放到头颈上就很好解决了这个动作的弊端。我们论坛的HETIAN大哥早就推荐过这个动作,我在其影响下经过实验发觉对三角肌作用很好,且更本不会受伤。) a9 W' u- u* ]9 f; T
由于个体差异,训练的对比性就失去意义,哪怕要竞争客观上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健美训练时需要对比的仅仅是自己,今天的我战胜昨天的我就够了。* S0 ~1 F0 z& ^6 ]8 ?8 A2 K
& l, [. f# N" S' n. f: V% H* d& I2 i' k7 I
. |0 q, y- |8 U, n; R. c3 v+ @
[2008.2.4]
6 w4 b: k2 ~3 X @5 f
7 a% z' x& l" ]3 C
3 Y0 B' X- |/ D: L5 X+ k" l/ ^ 一次腹肌训练引发的革命
/ n& h8 Z% m7 D1 D" ?) Z, n& s; a3 k& K( r5 G3 s% q1 c* P
( D6 X6 L2 X, H. H9 Q) ]3 z 一年前的一天,我心血来潮想试验“高次数”对肌肉的影响,部位选择了腹肌。我的健美经历中,仰卧起坐的极限是500次/组,这次我不知怎的鬼使神差地预先规定自己要完成1000次/组(我有13年训练的基础)。经过将近25分钟的“鏖战”,我做到了,且全是用标准动作做的。当时完成后的感受我还记忆犹新——抱头的双臂与大腿又冷又麻,头开始昏昏沉沉,这是血液大量涌进腹部的后果,我赶忙放下双臂,闭眼平卧休息,大约过了一刻钟才缓过神来,站起来后我感觉非常疲劳。晚上睡觉前,我暗想:明天刀割般的腹肌疼痛就要开始了。
6 I% b: e% `% B h9 J 可是,这次高次数的训练却意外“失效”了,到了第三天还没出现腹肌的酸痛。我赶忙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我仔细回忆了训练中的细节,发现了腹肌训练中的奥秘。
d8 Q( U# J0 \$ v 一、动作幅度。随着腹肌收缩次数的增多,腹肌开始逐渐疲劳,身体会本能地减小起坐幅度,这时其实“多做无益”了。) i" A5 g) j8 n9 Q
二、过多的重复次数使神经系统非常疲乏,意念控制力降低。" e- J& C; x8 c( K9 a
三、动作难度偏低。
. K# |, N0 W7 j 我重新制订了新的腹肌训练计划以解决以上三点问题。计划如下:+ {$ c1 e! V/ i+ ]& J5 z; D
目标:腹肌
( z3 a2 Q2 o& D6 Q3 N, x 组次:仰卧屈腿起坐 1×505 Z- c3 ]$ {: b
5 D2 D5 W' ?0 @4 F' ?* e
1×50
1 x" p5 U( a/ T5 B+ A, L& P 仰卧直腿起坐 1×50
7 ~0 X a: x T: x6 p& `9 R7 f$ k# I1 J8 t
1×50
3 i0 a8 ^, y" w9 T% k/ J a2 t 仰卧收腿 1×35
7 N m) t3 `; K Y4 Q9 ~% c. h2 ? 1×15
" Y. h- \' g- s7 {3 z 间歇:30秒
( F6 e1 \& w% o5 U 原理:由易至难 渐降次数 强迫次数 顶峰收缩 拉伸放松
6 f+ Z3 R( H) \ x8 m% |% ^ 反应:脱力→酸痛
$ R/ Q0 h1 B9 i. n 恢复:120小时2 o9 E% x7 M8 s5 `* [
这个计划的动作编排是从最容易到最难(普通人都是上腹强于下腹),屈腿起坐练的是腹肌上部,直腿起坐练的是腹肌中部,收腿练的是腹肌下部,可谓把腹肌连个遍。次数是我根据经验订的,50次左右身体已经开始不自觉作弊了。间歇只有30秒就是要让腹肌造成“持续破坏”,实现“组”的真正作用。在间歇的30秒里,我把双腿微屈,双臂尽量往后摆拉伸腹肌,可以体会到腹肌“被拉长”的感觉,这其实也是种锻炼。等做第二组时,我明显感到腹肌有“缓过神”的感觉,动作幅度又可以大了。原本我计划仰卧收腿也做50次的,但做到后来明显吃不消了,只能完成35次和15次。另外,我在每组的最后几个都用了韦德顶峰收缩法则,增大强度。当我做完全部练习已经脱力了,要老婆拉才能爬起来。
( C2 |/ g# w% t& i, N: L 那天晚上,我头一次体会到了腹肌的“功能”,疲劳和酸痛使我翻身都困难。但我心里却美滋滋的,因为目的达到了。( g7 _! t4 o6 P$ m' {0 U
这次的腹肌训练虽然只有总计250个,但效果是惊人的,是1000个/组所不能比拟的。
5 n9 @5 V* |2 k7 K1 U 腹肌的酸痛我用了5天才完全消去,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
: o) M# v1 j, m ? 腹肌的训练成功打开了我的训练思路,使我重新认识了动作、组、次、间歇的意义,从而引发了我的健美革命。
% A5 K$ J# F, U _" b8 W" J- V' m3 R
; _* c7 [# e; u! e* [. j" j! o3 ]1 [8 O0 E! i+ C
$ o `! `, g$ h) Q
[2008.2.5]
. J8 w }4 \8 L! N* s+ P8 I- O% T' p/ A8 `6 u
健美革命
$ x8 V B% A% ]! l& p) v& {9 }' z
3 ` k7 z9 B' `& A: `8 X, s
健美是门科学,讲究客观事实,任何主观的想象全是意淫。2 u+ D: V/ Q/ T8 p3 P+ [$ w, T
一、酸痛
+ Q Y. l8 [( } 肌肉的增长是依靠“超量恢复”来实现的,而“超量恢复”的第一步就是“破坏”肌纤维,使其“受伤”。我们所做的健美训练就是“破坏”的手段。) s6 l& ^' |; l: y# p" o' w
肌肉在训练中和训练后“受伤”的客观体现就是“酸痛”,也就是说酸痛是衡量健美训练实际效果的标准。" F% c t2 [% H( z/ u( x
如果你训练的目的是增长肌肉,而训练中和训练后没出现酸痛,那训练就是无效的,别指望肌肉的增长了。9 b- n6 p: b. V# N) ~3 i
综上,酸痛是“一定”的,我把其定作常量,其他训练中的变量都围绕这个常量作出相应调整。
% |( `2 U$ F8 s$ i. E 酸痛这个问题在国内的健美教科书与健美杂志上都一笔带过,没讲清楚它与训练计划、训练过程、恢复过程的关系,其实这个看似普通的生理现象在健美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围绕它来策划、计划健美训练是非常可笑的。我曾深受此苦,搞得一头雾水过。+ |( i) V% R/ W
二、动作
+ K1 w( X: ]1 f" E+ ` 制订健美训练计划的第一步是提出“目标”,也就是说告诉自己准备练哪部分的肌肉,这一步虽然重要但与酸痛无关,因此暂且不提。我先来说说第二步——编排训练动作。, A3 t! k5 c) R; p- J
有相当数量的健美者对重量、组数、次数十分重视,但对动作却持无所谓的态度,我觉得这很可惜,因为在把重量、组数、次数暂定为常量的情况下,仅依靠动作一个变量就能实现肌肉酸痛,达到有效的训练。
/ t& S( P7 X' f0 y- z& F肌肉对新鲜的动作总是无所适从,我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变换一个新动作比对旧动作增加重量、组数、次数更容易产生酸痛。例如,在我当年的训练中,有一段日子一直用一对20kg的哑铃做飞鸟练胸肌,酸痛随着肌肉的适应能力增强而越来越小,加次数与组数都收效甚微,我尝试着把飞鸟改为仰卧屈臂上拉,虽然用的只是一只12kg的哑铃,比总重40kg的哑铃飞鸟轻太多了,但只做了2组总计50次就令胸肌酸痛了3天。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既然效果这么好,何乐而不为呢?4 p8 g) x9 U0 r C4 f- f% R
在健美训练中,对动作的难易程度也要充分重视。我们要利用困难的动作提高训练强度,实现酸痛。例如,在腹肌训练中,平卧起坐效果越来越差时就该换成斜板起坐,平卧收腿效果差时就该换成平卧举腿,平卧举腿效果不行时就该换成腰部以下悬空的悬空举腿。2 |' @- c0 [, N' i
另外,在一次健美训练中,我建议用尽可能少的动作来训练。例如,训练胸部,用上斜推举练胸肌上部;用仰卧推举练胸肌中部;用下斜推举练胸肌下部,仅这样3个动作把胸肌练个遍就够了,不要再加练什么哑铃飞鸟、胸前十字下拉、仰卧屈臂上拉、双杠臂屈伸等,因为加练的动作是重复练胸肌,这样的变态强度还是留给我的偶像——7界奥林匹亚先生阿诺德吧。我之所以给大家作此建议是因为我用阿诺德的胸肌训练计划练过,除了重量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外,其余的强度丝毫不差。一开始,训练中的超级泵感与训练后的地狱剧痛感使无知的我倍感满足,意淫着自己没多久就会获得和他一样的胸肌,可是违背科学总是没好结果的,胸肌增长没到2个月就出现了瓶颈,因为我强度上不去了。在增加重量无望,增加次数缓慢的情况下我想到了变换动作,可是我傻眼了,因为阿诺德的胸肌计划里太面面俱到了,几乎能用的动作都用上了,也就是说当时我无论选哪个动作肌肉都是有一定适应性,更本不存在新鲜感,所以我被自己逼入死角了。记得那时,我在迷茫中痛苦了好一阵子。后来,我彻底放弃了阿诺德的计划,开始自己编排各种计划做实验。6 L& V# k6 Z3 y- @, |9 g
还有,动作分复合动作(多关节参与)和孤立动作(单关节)。例如,坐姿杠铃推举这个动作肘关节、肩关节都要运动,因此是复合动作;交替前平举这个动作只有肩关节在运动,因此是孤立动作。复合动作适合用大重量做,因为总有一部分肌肉辅助发力。例如,坐姿杠铃推举主要练三角肌,次要练肱三头肌,但如果做过多强迫次数,起辅助作用的肱三头肌会和三角肌一样酸痛。孤立动作适合用小重量做,因为没有辅助肌肉帮忙,用大重量的话要么造成动作严重变形,要么造成关节和韧带的损伤。我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一次训练中一、二个复合动作搭配一个或几个孤立动作效果很好,区区几组就能产生酸痛,节省了训练时间。
" n7 R! T9 G& n) X- l( f+ J! @9 c 我再谈谈在一次健美训练中动作的先后编排。一般情况下,复合动作排在孤立动作前面,复杂动作排在简单动作前面,原因是训练刚开始精力最充沛,越到后越疲乏。
) t) |9 k0 H" z- P u0 X 最后,讲一下动作上牵涉到的韦德训练法则,这些法则的运用可以将训练强度提升一个等级。
* r9 T* L. s4 @, h4 h" P 1、退让训练法则。指肌肉完成顶点收缩动作后,控制住重量慢慢恢复到开始位置(肌肉充分伸展)。例如,弯举时,当肱二头肌完全绷紧后不可将杠铃猛然放下,而是要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铃慢慢放下,绝不能产生“惯性”。
- A# W2 B1 ~6 g0 w 2、顶峰收缩训练法则。指肌肉完全收缩(顶峰状态)时保持数秒,随后再伸展。保持秒数越多强度越大,酸痛也越厉害。
% L+ o" n( }7 t 3、间隙训练法则。指选用一个动作采用大重量(90%~95%)做10~12秒的顶峰收缩,随后伸展还原再做第二个,如此循环直至做不起来为止。
/ Z% M7 _. v$ P- m8 F/ ~3 k 4、优先训练法则。指把身体发展较薄弱的部位安排在训练的最初做。例如,胸肌的上部较薄弱,就把上斜卧推优先于平卧推做。
* O' Z* V H, L& s+ k5 _7 X" o
! h/ C# i6 V$ | R0 S, P4 t# b! j7 j! `) ~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