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55|回复: 21

本人一月九号照片,过几天发现在的对比照片,大家多多指点

[复制链接]
654321123 发表于 2010-3-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 003.jpg 图片 005.jpg 图片 014.jpg 图片 017.jpg 体重85kg身高178,

评分

参与人数 2铜钱 +100 收起 理由
梁祝 + 50 二三头可以组成超级组,放在一天里练,加油 ...
jerry + 50 快乐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偶叫HAPPY 发表于 2010-3-3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身材不错,继续坚持~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浪淘沙 发表于 2010-4-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gif 继续 奋斗.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654321123 发表于 2010-4-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大家支持鼓勵,我會繼續努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健身缘 发表于 2010-4-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标准,繼續努力會成为夏日里的焦点,繼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10-4-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10-4-1 10:04 编辑
# |2 j, O; J+ z  a* Y1 e9 V/ e6 b/ Y: H+ d
+ k2 E; \: x/ [5 ~+ g1 O  a8 U
动作小改变  收效大不同
      654321123你好:

2 F" W+ U& [* g  x
      从图片上看你的健身已经小有成效,胸肌很出众,看来没有少练上胸,只是三角肌还稍欠丰满,非常高兴又通过论坛认识了一位热爱健身的朋友,愿意与你分享我的肩部训练计划,让我们一起拥有宽肩招招领先,精彩健身快乐年年。
      建议你以侧平举动作开始肩部训练。不过对这个动作做了一个非常细微,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改变。
2 C  L( X' l4 m# o" ]+ k. @  m) I# n: E( P* [' Q' P8 t
      按照传统方式做侧平举时,掌心是朝向地板的。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我建议你在做侧平举的时候,把掌心朝向身体后方。这样,在动作的最高点,你的大拇指是朝向地板的。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刺激到三角肌中束甚至是后束。" h$ X) A, A" z7 d5 @/ R) }# `
7 m5 Z; s! K9 h7 b( f& }

1 A$ ?3 [6 p2 R0 G& O% j% |! Y' t0 @* z; I
在做侧平举的时候,把掌心朝向身体后方。这样,在动作的最高点,你的大拇指是朝向地板的。
' o6 ]( {1 x$ ^" o% `
$ L7 ^, v: j5 m' p+ `, I3 j

  L7 O2 \. K' O      在具体尝试之前,有两点要提醒你:首先,你的动作幅度将会因此而稍稍受到限制;其次,你可能需要在常用负重量的基础上减轻25~50%。你可能很难把哑铃平举到与肩膀齐平的位置,而只能平举到下胸部的位置。但是不必担心,因为这样做可以直接刺激三角肌中束。很多长期无法孤立刺激三角肌中束的人,尝试这种改变之后,第二天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建议你做3~4组,每组10~12次
! x" t. u* `+ |+ A9 E! _7 Z( Y& q  p8 \! R- y7 V) T. P0 Y

+ T5 V+ x% x/ U( ^/ H+ Z
在动作的最高点,两个哑铃的上部可以相触。
3 S- F) A5 d. F  e# g- `

9 Y9 S, V" b/ l8 s8 ]
7 V  W) ?5 w4 x, T, i0 G
$ j$ E$ ~2 L4 l4 m' ]1 l' k' G; t6 q' b, p- `* z6 l! D% v
坐姿哑铃前平举图未找到暂时用站姿单臂(双臂)前平举代替

' h8 S7 u7 t$ B/ \, {6 R* @
+ F0 j& y1 [3 y
      我推荐你采用的第二个训练动作是坐姿哑铃前平举。建议你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也做一些小改变。在动作开始之前,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掌心朝向身体。就好像你正准备做哑铃交替弯举一样。随后,保持掌心相对,把哑铃前平举。在动作过程中,手掌可稍稍内旋,这样,在动作的最高点,两个哑铃的上部可以相触。同样做3~4组,每组10~1 2次。
/ l. T, z5 S$ F; {

5 [) G! X6 f+ x, x7 [  ?4 I

6 l! @) ]& ^- r1 Y0 K
% U1 n! p; w( G6 v3 s
# O' }" t6 A; a3 u4 y6 N
. ^* O7 G  [) a6 Z
杠铃杆下放得过低受伤的风险很高,只需把杠铃下放到上臂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就可以上推了。

0 ?' |& {: u  y) G8 P
# D; l+ h  [: U$ \+ j4 P* q0 O      最后一个训练动作,我建议你采用坐姿颈后杠铃推举。这个动作受伤的风险很高,这也就是我建议你最后做它的原因。此时,你不必使用过大的重量。很多人受伤是因为做颈后推举时,把杠铃杆下放得过低。所以,你只需把杠铃下放到上臂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就可以上推了。保持对重量的控制,动作过程要均匀、平稳。同样做3~4组,每组10~12次。, [7 D) u6 Z0 j9 v

, _+ |2 E9 f0 a      根据我的经验,采用这个训练计划(当然了在具体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你还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那样会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快乐性)三周后,你就会看到明显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654321123 发表于 2010-4-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誒梁祝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10-4-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誒梁祝兄3 Y1 r. W% ~5 K. S
654321123 发表于 2010-4-1 10:07
5 P! b3 E7 M/ X, X2 a. ^7 s
5 ]' a, O! g# z7 \4 G# W$ q) c
大家一起练精彩快乐多,加油我们的新朋友!!!( d- f: q' C, n5 a0 L8 p# D" a
4 z% d$ i0 i+ H1 e( D- P
试试我给你推荐的三角肌训练法,练习过后你会拥有非常棒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10-4-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u8 [5 R( c" A
; T1 e0 O5 {. J) D4 [; q
    侧卧侧平举曾是针对三角肌中束非常杰出的练习,但现在好像不为人知。阿诺德‘施瓦辛格在70年代发明和普及的这个动作,对于阿诺德创立的侧卧侧平举,需要的仅仅是一副哑铃,在绝大多数健身馆都可以做,甚至在家中也可以完成。
6 s) K7 W  Q! [$ i$ m) D
0 P6 S( I* q% }8 o4 p* R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上斜板或腹肌板,与地面成30度角,身体的左侧贴靠在上斜板上,右手抓握一只哑铃放在大腿右侧上,哑铃的重量应稍轻于站姿侧平举。
% u0 |; c! J+ z! X: P* e" u) m& R* u& c( z3 V) o
    右臂稍弯曲,用半圆弧度举起哑铃过肩避免借力完成动作。在完成10—12次/组后,交换到身体另一侧,左手持铃重复动作。$ g" U" v+ j" }! _' U

8 {9 Y  k; p8 O, V# d7 e2 @    从本质上讲,采用上体侧卧的姿势,存在着与站姿或坐姿侧平举相反方向的压力.当使用后两者时,在运动的前半程压力相对较少,那时胳膊向外比向上运动的范围更大。在运动的一半至顶点却存在很大的压力,此时胳膊几乎是一直向上运动。但做侧卧侧平举时,从一开始哑铃就是向上运动,也就是说,从运动开始就与重力反方向拉动,接近最高点时哑铃停止运动并处于压力的最小化,如再继续拉动.哑铃的重量将拉动你的胳膊向下,基本没有强度了。5 `/ z" z; f- `( o1 f
! c& \) c2 C% ?, Z6 e' q0 X
    通过改变身体与地面的角度,可改变传统练习压迫肌肉的方式。当哑铃。拉力器和其他机器侧平举关注在顶点最大化的收缩时,侧卧侧平举却关注在动作开始和整个运动过程,这种反常规的动作应加入到肩部训练计划中,以保持训练的新鲜和多样性,促进肌肉更好和更快增长。% Q2 L- D( c- Q3 C5 V" S
+ M3 O4 h- G3 T- p8 I0 m0 E
    要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强烈刺激三角肌前束,最好的方法是仰卧在上斜板上,两臂下垂,肘部稍弯,两手掌心向后各持一个较轻的哑铃,用一种半圆弧度向上举起哑铃至肩高,三角肌前束将因此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5 X( n: |. D$ A0 ?4 t, r
0 o& {- T1 s. P& [/ v# H! Z4 A    要想对三角肌后束成倍的施压,身体可左侧卧在上斜板或平板上,右手持一个哑铃于胸前并保持右臂稍弯曲,然后用半圆弧度向上举起哑铃,接近最高点时停止运动并控制还原,整个运动过程三角后束将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完成所有规定的次数,身体交换至另一侧重复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铀克bull 发表于 2010-4-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月啊! ? 一定练习的很系统,感觉胸背发展的很好,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硬客健身

GMT+8, 2025-4-12 1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