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运动脚趾 老化来的慢点
% R; J! R8 }: g1 {: n" Q! G9 I7 f m# g
; @3 Z/ r6 t& w) J# T. K0 i
! d4 A0 B, l1 t4 b+ ?, l+ w( a很多人都强调锻炼心肺功能的重要,却没有想过缺少了双脚的移动能力,就算有再强的心肺功能,又能怎样?
% `; ^; E3 R% l4 _% l, D. V. W' `. G) |
; p. m2 B! w. i4 Z脚是生活质量的一项指针,而人的老化也是由双腿开始,所以,我们是否也可以更积极地为脚做些什么?
2 s' B6 C2 l- r$ ^ S d
5 c) w. u" D/ K* p2 Q3 Q; u3 b6 D
根据一项加拿大的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都市发展程度较高都会中居住的人和相较之下发展较低的乡镇居民身体比起来,都市人反而更加健康 ── 这是不是跟我们一般人理解恰好相反呢?该篇论文解释这是由于高度发展都会中的大众运输工具发达,人们习惯搭乘大众运输工具上下班,无形当中走路的机会反而比自己开车的人增多,身体自然也就更加健康。
1 h' T7 |7 @* ]2 I4 T8 |% |一个社会对「脚」的重视,可以看作一个社会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很多人都强调锻炼心肺功能的重要,却没有想过缺少了双脚的移动能力,就算有再强的心肺功能,你又能到哪去体验这个丰富的世界呢? 3 Z4 h3 k" v; q. Y8 j1 W0 K
能抓取东西是脚最原始的设计
0 K- L2 w6 y0 R: m
' ]$ A1 e8 a& I% B4 T想想看猴子或人猿,他们脚的灵活度可是不下于手,猴子在树上生活,脚掌必须可以跟手掌一样牢牢的抓住树枝跟树干,所以我们 的脚最原始的设计就是能抓取东西,「他」是一个具有高度灵巧度和活动度的器官。 ; V' X) v8 }) z5 P2 F# F
以往骨科的旧观念,当脚骨折受伤时,往往是将受伤的脚打上石膏后,就叮嘱不要动,要休息避免活动,几个月后,脚的外观好了,治疗也就跟着结束。但功能是否能恢复呢? 2 f9 }7 d& @& `: X5 b+ o5 r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医学诊疗上希望达到更积极的使命与意义,不再只着重于外观上的复原,同时希望照顾到功能性的复健,所以在创伤骨科的新观念带动下,一旦骨折,除了进行良好的固定复位之外,还必须让「脚」及早活动以避免其功能弱化,因为「脚」是神经∕肌肉回馈非常频繁的地方,必须时时刺激才不会让其功能退化或变得迟钝,所以要拥有一双健康的「脚」,就必须多活动。
% s+ Q2 g6 j# d; U6 i9 P8 j" {5 N2 ^6 X6 a% T- Q! Z
五分钟护「脚」运动
5 M( a$ f8 o' x6 h: Z7 u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要常常训练自己的脚掌跟脚趾头,每天至少花五分钟让脚踏在土地上(或是踏在地板上也行)动一动,或是试着用脚趾夹毛巾,以维持脚的机能健康。因为脚趾头连结着许多肌腱,如果缺乏使用,很可能造成许多后天的毛病,如开张足、后天性扁平足等。这就好像你有一部四轮传动的车子,你却总是只使用两轮传动,久而久之,缺乏使用的四轮传动系统就会不灵光了。
$ P4 z ~, H. Y& @: F6 t动动你的脚丫子,试试看你的脚趾头能不能往下卷曲?能不能张开所有的脚趾头?如果你没办法轻易做到以上这些动作,可能因为长期疏于照护,已经有脚部内外肌肉不平衡的问题了!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也不迟,每天花 5 分钟让脚趾做做健康操,善用「他」原始精致的功能设计。/ w* ^3 l* s- d5 Y! y3 I
" J+ }7 _$ l- ]% ^+ ?走路是人类最好的医药
6 V7 L/ z% H4 v再者,若能养成「健走」的运动习惯就更好了,因为走路在几千年前就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有规律的健走计划,可增进身体所有部位的健康。因为跑步与走路二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步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跑步有时候会两脚同时离地,而走路不会,两者之间的压力负担相差了三倍。
5 r! a5 w, l0 x! x
( W9 p( s! q* W8 n% k( r- X* [0 |8 Y) N1 B1 d+ e9 b1 i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心脏外科主治医生保罗?怀特博士,也提出了「脚是第二心脏」的说法;所谓人的老化是由双腿开始,锻练双腿可以预防衰老。想想看,还有哪一种运动能比得上走路,既无负担又耗能 ( 人体有六百条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 ),还能分散开在生活当中随时运动呢? * H# X6 H8 x) }' {# f
动物与植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行动能力,身体的设计就是用来走动的,活着就应该像一句威士忌广告词一样 ── KEEP WALKING,就让我们站起身来迈开脚步,开始以走路、做脚趾运动拥抱美好人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