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壮汉的训练方法
: R& ]% W) ~" y. Q3 [9 P# I
; @6 E' Z8 @4 E! \( }: q& l4 s# G/ D9 n* ]( s) e- b4 A+ o
7 h+ m( D4 d8 J+ w# x# } 要想使任何一种训练法生效,除了刻苦训练外,都要先用几周时间的训练来适应它。然而现在却有一种训练法能在短时期内获得训练效果,以致此法被认为是增长肌肉最有效的方法。0 C: ^2 ~, r+ u; |( }$ x/ r
/ O; i/ M3 R* R2 a) J 在力量训练中这个方法通常被称为“十组数训练法”。由于它起源于德国,故又称“德国壮汉训练法”。此法70年代在德国兴起,由德国国家举重教练罗尔夫·费泽推广。. t% j7 u2 E* c$ b6 b3 a
$ e( t w9 h) @( g; S0 j
德国举重运动员通常在非赛季用此法来增长肌肉,训练12周就能使自己提升一个级别。此法也是加享大举重运动员杰奎斯·狄摩斯——洛杉矶奥运会银牌获得者的基本训练方法
% L' y' C1 F- _, G* N
$ a' Q; H6 b ~( K4 d9 e 此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所练的主要肌群均为主动肌群,且用高强度的重复次数来刺激肌肉,每个动作10组,每组10次。由于组数与重量的科学设计,身体无需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用此法训练在六周内获得. o$ F- N: \# ?/ u' n1 ~4 B
10磅或更多的肌肉是很平常的事,即使是优秀运动员。
$ e# y( V/ F+ o+ Z: g) W( ^5 I3 y; D
内容与原则6 y6 U8 p4 k# `: u j4 K5 D0 p o
! U1 ? Q% u6 T) P$ _) O “德国壮汉训练法”的内容是每个练习用相同的重量练10组,每组10次。所使用的重量是能连续做20次达到力竭的重量。对大多数练习者来说,这个重量应是竭尽全力只能做一次的最大重量(1RM)的60%。比如,你卧推若能用300磅做1次,那么300磅就是你卧推的1RM。用此法训练,你只需用300磅的60%,即180磅来做卧推就可以了。
5 C E# B* `3 \" z0 ~- g
$ P1 M. ]7 L2 i, G D+ p 初次采用此法的训练者,建议采取以下的分化训练:第一天胸、背;第二天腿、腹;第三天休息。第四天臂、肩;第五天休息。使用此法时,应精确地记下每一组/次之间的间隔时间,且每个练习均应以规范的动作完成。以下是训练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将是你取得最有效进展的保证。
+ W- Z' h7 ?4 {# d! X( `4 X# A# A& b \. I
间歇时间:刚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往往会在头几组就产生疑问,因为他们觉得所使用的重量并不很重。其实不然,如果继续练下去,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比这种训练更残酷的了。为此,组间间歇十分重要,要求是每组练习用时60秒,组间间歇90—120秒。由于短时间的神经性适应,在做第8和第9组时,你会觉得略显轻松些。为准确计算间歇时间,你应;准备一块秒表,以便提醒你别超时。这很重要,因为当你疲惫不堪时,会无意将间歇时间延长,从而无法保持训练的紧凑与连贯性。长时间的动作,如深蹲、双杠臂届伸、引体向上等,练习节奏应是4—O—2,即放下重物用时4秒,不停歇,蹲起、推起、引体用时2秒。弯举等动作可使用3—0—2的练习节奏。6 l7 C& U: y U% d6 K) N/ c2 I6 B
# d/ j; k" F: y7 a& J+ M3 X ?
动作数量:身体每个部位的训练就做一个动作。采用复合动作(参与运动的肌群多的动作),如深蹲、卧推等。
$ U" s/ v' p# I9 x" V ?' t3 ^
; u% q( ]/ F3 k+ c/ `, B2 }% e2 h 训练频率:因为是超强度训练,故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每个身体部位的训练频率是4—5天一次。$ C2 _# O- ~/ M) |' I& T7 \# z. b
# r/ E. [9 j; k' w' l# {, C! X
运动负荷一旦能按照规定的组间休息时间完成10组每组10次的训练,就应增加4%一5%的重量,如此循环上升。不要使用强迫次数、消极用力或烧灼训练法,因为此法已能刺激深层肌肉,满足你的需求。实1 V9 G$ M/ j2 q0 o8 j4 y6 f) `2 r
际上当你使用此法做完深蹲和腿弯举后,要用5天的时间才能使你一瘸一拐的双腿恢复正常。+ ]. w5 d2 p% y' x5 {# r% i" w
$ Z- M9 Q4 |) f2 _0 x) j8 s' t5 H 初级/中级训练方案:阶段I是一个以5天为周期的训练方案。所用重量为尽全力只能做20次的重量,即1RM的60%。
* c, J) _1 q3 [# r6 V6 y6 ?. E$ f* M+ w
第一日:胸、背/ b$ x/ _+ B0 _6 m" k3 B; W
3 `3 W2 B: M$ Y# z1 ]* H A—1下斜哑铃卧推(掌心相对)10次/组,共10组。
0 h v) [8 B/ ~* a6 W8 j+ \0 C n3 L6 b" [
A—2 引体向上(掌心向内)10次/组,共10
K; Q# Y. J* x组。6 W% Z }" U/ T$ M
- t, l+ f3 g9 _7 o2 s m B—1上斜哑铃飞鸟10—12次/组,共3组。! T& ~. B4 k% q) t. V
* S7 L+ T% X$ D/ r& K1 I- p B—2单臂哑铃划船10—12次/组,共3组。
7 Y. l4 ?+ W4 X* R, U$ z, ]. M* F
$ {0 Y" B0 l: H8 t! U 注意:A组练习组间休息90秒,B组练习组间休息60秒。B组属辅助训练,若也练10组则会导致训练过度。- L" q9 p& b4 S; }
+ U1 R z( n4 m8 l0 p 第二日腿、腹( n4 p8 o/ M6 ?9 O. k, ^2 i
) G) {# h, ?/ f2 m+ n, _3 h
A—1 任何安全的非自由式深蹲10次/组,共10组。' P4 X0 B2 a, x* q0 h# P
! \! d! B, v# c+ I( s% U& c A—2腿弯举10次/组,共10组。3 f$ V( y2 f6 t: a: Y
. r) f4 R8 c7 o) r e' g
B—1低滑轮收腹15—20次/组,共3组*。. M N8 q6 Z7 [: @8 T
; v% \# S! q" i- g/ G) O
B—2坐姿提踵15—20次/组,共3组。
8 k. ]6 n5 s9 A7 Z
! n* ^9 U+ H( j. a, U0 y (*将一皮带系在低滑轮上,躺在滑轮前,用双脚勾住皮带,将双膝拉向胸部。)
% r2 E" n5 T! g
7 ` ^1 b) H6 |& f" L. E& A# L 第三日:休息
1 g9 n T, ^+ l% G- s+ C$ ^. t( G- C& Q+ m! y
第四日:臂、肩
! Q4 r9 b/ P6 ~3 E* ^! A
& r# x y7 F3 @4 f A—1双杠臂屈伸10次/组,共10组。8 X8 Z( F: Q* {( j+ m
: N! Y4 i3 P8 r( K A—2斜板哑铃弯举10次/组,共10组。
! O' _" J& p- O, d8 w' ]5 f
$ F% Q+ q c( e m0 e. w B—2俯身哑铃飞乌10—12次/组,共3组。5 o4 ^: H2 ^7 K# t2 W0 ?) H6 Z
, j- X/ K# u6 \7 I( }7 J$ r: @- g$ E B—2坐姿哑铃侧平举10—12次/组,共3组。: S" O+ D7 h* Z( c+ W) s3 B1 |
$ W6 R/ ]$ c) Y8 { 第五日:休息& `1 E4 h( d* J* C! r, B8 O
+ O, W5 A3 E" H, ?
此阶段训练6周(6个周期)后,进入阶段II一中级阶段,所用重量为尽最大努力只能做12次的重量,为期三周。
# S: F* y% W7 h/ Q8 [* W
* n0 [; C2 v. P 第一日:胸、背1 Z1 j; _, [; p6 Y* P* ^
: } q. C- z/ Z4 o! y4 ]
A—1上斜哑铃卧推(掌心相对)6次/组,共10组。
$ W6 n2 ^! E1 Q- ?
$ D6 }& t' l; z2 ? D" E7 d A—2引体向上(宽握,掌心向外)6次/组,共10组。; i8 `! S. l- X0 ]! g
; q& w2 M/ e1 s0 p& m% x$ Y' @& u' Z
B—1平板哑铃飞乌6次/组,共3组。( X% K$ F* u) e$ I8 U, I. x
9 _8 O d* B# I& P
B—2俯身杠铃划船6次/组,共3组。7 `! B6 U0 }2 x' a. a
! Y, S: X0 E% P$ d6 c 注意:A组练习组间休息90秒,B组练习组间休息60秒。6 r5 S8 D. @. w6 a# q
' f" }- r& S0 N0 O' K' o' x
第二日:腿、腹
9 _. [* f( y5 `- T. U9 k4 N9 q' r# n4 ?
A—1 屈膝硬拉6次/组,共10组。/ M( U3 o% d9 F0 S+ U! o
, c: [5 O) \# ?2 {+ G! X A—2坐姿腿屈伸6次/组,共10组。
: p, H4 f \1 c$ Y4 ?* I6 ^/ d8 f6 ]5 c( o
B—1屈膝收腹15—20次/组,共3组。
& j4 G9 T& Z: k+ V
% {# V1 x( m& x# n0 g B一2站立提瞳15—20次/组,共3组。( r# B9 e- L' u6 E4 w
8 h# P l& V% b7 ]3 ?
第三日:休息
# l) ]6 r- ]" c" O, I& h( {0 z2 }
第四日:臂、肩- s: u Q ?9 f7 E
0 x* U ]: t7 q6 m
A—1双杠臂屈伸6次/组,共10组。; O: Q! {3 K: \
" j! k4 _* ^% G1 _! m" E9 n A—2斜板哑铃弯举10次/组,共10组。8 ^2 `& A5 Y: i2 O+ X# ~
0 k5 N& A) x% N6 N& n0 q- {* I
B—1 俯身哑铃飞乌10—12次/组,共3组。5 ]# H0 @4 U0 [+ `% S9 i
4 S3 j* w% S2 A4 [8 G3 [
B—2坐姿哑铃侧平举10—12次/组,共3组。
+ O" ~; N) z# P9 X6 G* E7 y( r0 p7 W4 B" h
第五日:休息
9 D, F: O1 u# P# R) k$ ?
3 V; b9 L! p2 h3 O 高级训练阶段对高级运动员来说,训练的变化比训练的适应更重要。为此,可采用一种叫“4%”的训练计划,即每次训练增加4%一5%的重量,而动作次数减少1次。每增加重量2次后,再将重量降低
5 S h/ T$ `) ~) g, @4%一5%,动作次数复原。举例说明:如你能用110磅的杠铃弯举12次,但再也无法增加重量及次数了,那么下列方法则能帮你走出困境:% P/ B/ p3 i1 ^% r/ t6 B; O
- P ]4 r9 F6 i2 e
训练1:10组x6次x110磅
) v7 m! z* a, W0 ?: A
0 r* h" V8 M: }4 r2 t% e: N" Q 训练2:10组x5次x115磅
5 D0 G( ^; t" b: c
1 f# `* |& C8 v0 e/ M+ i9 T9 C( [" S 训练3:10组×4次×120磅
y2 R/ c2 u% u1 L1 B+ c. ~& U1 T# B) x5 j$ Z$ L/ c
训练4:10组x6次x115磅+ m: B/ O; P; W
9 _; b; M) o' J( d1 j3 s 训练5z10组x5次x120磅
/ n! u: U3 L4 e' g1 p. g+ }0 L! Y/ ^: U
训练6z10组x4次x125磅9 C+ }( r9 e4 a9 X
+ ~6 J( G. h. ^: \1 F% c
训练7:测试日,你能用120磅做12次,即6次训练后力量增加了4 n! I0 V) ~! {; e5 F2 l' G
9%!, }; G9 s \: I. _) w
# F- @+ v8 e, K2 y! n+ I 此训练法不复杂,但却造就了众多德国壮汉,也造就了一批健美明星。您不妨试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