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周训练计划 - M; L4 F0 u% X# ]3 G" q @
- x6 u: i0 k; |/ o" T8 j3 T
8 E8 {/ u, s+ u; ?& J* y+ b$ I
5 y5 ^3 r9 ^9 f$ u 训练计划% ^6 @( J( @- Q* B0 B
/ y" z$ z% | L! s9 u* e( x
在为期6周的训练过程中,难度和强度会依次递增:在第一周的全身训练基础上,第二周就开始分化训练,而且每周的训练动作和组数会逐渐增多,一周中各个部位的训练次数也有所降低。比如,在第二周中每个部位训练两次,第四周则只训练一次。每周的训练,会为下一周打下意志力和体力的双重基础。
1 R7 R/ _& p8 y' W0 {+ Q) B- J0 q8 A
这个训练计划会兼顾力量和围度,请按照既定的组数进行训练。如果你无法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次数,就及时调整使用的重量,使每组中力竭时完成的次数接近目标次数。2 T, V2 I0 \2 `9 }0 @& v4 z
. v3 `% f1 l$ b+ N) ]# F" S2 K3 Y 为了保证充足的营养,你每天应该吃5~6餐,以低脂肪的天然食物为主。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2克蛋白质和4~6克复合碳水化合物。此外,经过简单烹调的蔬菜多多益善。如果你无法从饮食中获得充分的营养来修复受损的肌纤维,并且促使肌纤维超量恢复,就无法取得最大的进步。3 L/ F5 U+ [5 d, T$ w/ f
& s" |' E; R; y, c 第1周
8 N; [, v: g, D: E- p) C. }
" u! ]. r \: R" k" k1 F- [ 全身练习(周一、三、五,或者二、四、六 f/ |; m! n6 R& Y' X( X" }
/ F& Y/ E# J& Y9 L
在第一周的三次训练课中,每次训练课都要将全身主要的肌肉群训练一遍。由于训练的内容较多,而且第一周的训练强度相对较低,所以要求组间休息的时间相对短一些。首先进行胸、背、肩等上身的练习,随后进行腿部训练,以便让胳膊得到休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训练后,进行小腿和腹部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虽然腹肌一直在发挥维持身体稳定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单独训练,以便加强训练效果。9 v ?! D. Z, [7 [
$ d5 Q/ p8 C: M# b9 j
第2周
6 p, c. M0 w1 ?- k R+ Z. J
! I) x5 V6 ~9 w4 c 双分化训练(周一、二、四、五
6 ]0 ?4 B/ C9 b$ T; d, [, _( t7 _* q: {: x2 o8 O3 L
本周每个身体部位都要增加训练动作,并且整体训练强度也要提高。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将身体部位分成两组,每周分别对这两组肌肉训练两次。这种训练方法,需要给每个部位充足的组间休息时间和训练课之间的恢复时间。在第一周全身训练基础上,第二周已经步入训练的正轨,你也许会感到兴奋,但是在努力训练的同时,也注意充分的休息,为第三周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 T" n) x# o3 ]* U* G
" t$ E- I3 ]1 r. W7 {3 A$ J) j 仰卧臂屈伸0 B! l" O- n$ w4 c% V. U! Z! T! k
' f# P3 Z) `1 t! F# {$ m
仰躺在训练凳上,双脚平放于地面,双臂向上伸展,双手抓握直杠或曲柄杠铃,握距同肩宽。保持上臂固定不动,慢慢地将杠铃向头后下放。稍停片刻,按照原路线将杠铃推起并伸直双臂,但不要锁定肘关节。
( v4 P' j+ `0 u l: i8 R7 d* q
G2 {- y9 G3 l& A! s 拉力器下压
% a5 t0 q; z/ P: [) h8 K$ r
# L) ~; n o: t; Y2 c 面向高位滑轮拉力器,双脚开立。双手掌心向下握直杆,握距同肩宽。上臂贴靠在体侧,小臂大致与地面平行,手的位置比肘部稍高。双手慢慢下压直杆至碰触大腿,双臂随之伸直。稍停片刻,向上还原,前臂停在刚超过水平的位置。) e' v/ Y- ]5 C- v5 q( x/ z) ^
* F5 g" l9 P0 ~: u# d) A$ \) l8 x 硬拉
; w E8 a O6 o9 i, E, C
" f0 l8 y, g: h 将杠铃平放在地板上,面向杠铃,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杠铃杆位于脚趾正上万。屈膝,双手一正一反握杠铃,双膝夹在双臂之间。保持头部和背部挺直,慢慢起身的同时注意使杠铃贴近身体。站直时不锁定膝关节。稍停片刻,然后缓慢地将杠铃放回地面。- ^5 Z* \: I4 a$ L$ E( o" E
7 E1 k4 [0 R$ K4 ]# j+ u& S 坐姿划船
/ \/ U; r3 \9 Y8 ?& U: M4 p5 Q
7 h! [! L) o3 D8 m 坐在座板上,弯腰向前正握拉杆,握距比肩稍宽。缓慢将拉杆拉向身体,上身同时向后移动,回到正直的姿势。然后控制拉力还原重量,展背,双臂向前伸出。注意上体一旦到达正直的姿势,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这个姿势。0 d' c: I; \! R- M4 M% |" u
* A: d4 U3 h' A& F' }3 m4 E' M
第3周
/ @9 Z0 ^, H, S7 `, Q d! s. Z/ z# _$ z& B5 c% ?
三分化训练(周至周六6 y! `; @5 j9 Q% o s1 d
( q1 W8 M I" ]- x, m& t* @4 r
本周训练6天,每个部位训练两次。6天的训练分为三类:推、拉和腿部训练。某些部位在本周的训练次数会多于两次,该部位训练的组数和次数会在各个训练课中得到相应的调整,以便和其他部位的运动量平衡。% ?9 N7 F: ]# p+ u2 T! R0 l
5 ~0 g, w( f3 e8 j5 J( D+ X
第4周- R- [5 n$ `; t, F2 u
' C/ j6 a# c! X# ?+ S. w
三分化训练(周一、三、五0 N& I' G( W4 f4 v
1 X2 `* K- V% o: G# b4 f: V* }, t
从第四周开始,你要接受一个新的概念:每个部位每周只训练一次,提高训练强度,增加恢复时间,如果你在前几周内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行事,那么你控制重量和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会明显提高,你的意志力也会增强。身体部位的划分原则,依然是推类,拉类和腿部训练。6 ?% V; j% N' A- K7 h' a z
3 m& d' z- X0 H6 ]: P
拉力器十字夹胸7 z- X- H/ V/ \" O3 J
( Q. C! Z' }- n$ c7 Q3 m
站在十字夹胸器正下方,双手各握住两侧高端滑轮拉力器的“D”型拉柄。掌心向下。双臂打开,肘部微屈。向前迈一小步以使拉力器产生适当的张力。然后双臂向下、向内夹拢,在体前交叉。稍停片刻,再沿原路线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2 Z" D/ p3 a/ Q) A) o
4 I# V$ L; ~/ M2 C, @' K
第5周) M5 l! p, w) Y" ~$ _
! M+ `8 Z/ H. ~# z( i/ J0 `
四分化训练(周一、二、四、五. |2 F# ]) n' O; ?/ i7 E2 F
* } K B3 v" w3 W* X
有很多高级健美运动员都采用这种训练万法。它所要求的强度比较高,每个部位采用多个练习动作。采用的次数范围也不尽相同,这样可以刺激不同的肌肉纤维类型。" N; P( g8 P. |9 r8 T
0 a8 J7 F* ^ b( \7 h
直立划船, I% K* |7 y# D! F' g# i! j
& j" s0 d) \% I+ u7 [( R0 H
直立,正握杠铃,握距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并位于大腿前侧。保持背部的平直,缓慢地拉起杠铃,使杠铃靠近身体,一直拉到下巴处。停顿片刻,缓慢地回放杠铃。
$ e5 ^7 c7 S+ t, w
( L y4 m$ a9 c- f/ h i6 v 第6周. M, ?- E! ?$ Y
% y9 `8 R6 r7 E/ @( j) a; g1 C
六分化训练(周一至周六, p$ z" f; h, I6 |
4 R3 X# @* w4 B3 |, N# A
每个部位一周内只训练一次,用大重量和多样的练习打造每个部位,并且使用惜力和超级组等方法提升训练强度。每个部位在某一天可以得到专项训练,而不会受到其他相近部位的影响。比如在胸部训练日,不安排肱三头肌或肩部等同为“拉”的这一类的部位。也就是说,某个部位除了在一次训练课中集中训练之外,其他6天都处于休息的状态,这就要求提高训练和休息的质量。 X/ D1 O, F' N
- J! L3 X9 I! Q9 [2 K/ P 窄握卧推
: H1 _; p1 O0 d* ]; g: l" W2 {% Q: W( l
仰躺在训练凳上,双脚平放于地面,双臂向上伸展,正握杠铃,握距小于肩宽。慢慢地将杠铃下方到胸前。稍停片刻,将杠铃推起并伸直双臂,但不要锁定肘关节。
# F0 W. ^/ b* B2 u# K' h- O) j% V; B, v- F: k
深蹲6 o& z! d3 a/ y! D9 X) U
6 ?$ j" Z1 D$ R. g( l. J+ B
将杠铃放置在深蹲架齐胸的高度上,面向杠铃站立。双手正握杠铃,握距略宽于肩把杠铃扛起来,并向后退离深蹲架一定距离。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背部挺直,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起身站直,但不要锁定膝关节。( l' q3 F2 }; H9 }! ^0 D( w! \
! x, e& {" O' M% Y4 i/ G 九项训练法则
5 ~9 `1 {2 ~) A5 I) q$ ?) H( t1 P4 U; }
训练前热身,训练后拉伸- d0 `! l: x1 H* S
7 X. @$ F# t2 L$ G
训练前的热身是获得最佳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保证,但常常被忽略。应该在训练前进行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目的是提升心率和体温,为即将开始的艰苦训练做好准备。热身结束后,紧接着再针对训练日当天的目标部位,进行1组10~20次的轻重量练习。当肌肉经过训练而达到疲劳时,进行适当的拉伸很有必要。在训练后,身体的柔韧性会提高,利于进行拉伸。不要忘记训练最后的放松运动,通常是进行几分钟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1 _. U' \$ [( O1 K7 X3 U, T6 y* Z
/ Y; P D% e4 M1 F O4 e4 x 正常的呼吸
( M3 U g7 D; M' `0 Y
* M3 t, G( c/ ?& F: M 正常的呼吸能有效地预防血压过度升高。基本的原则是,下放重量时吸气,上举时屏住呼吸,快完成上举时呼气。
6 R/ z! C( N& y6 Y8 K+ y9 P) J, H- a' P! E8 K7 S
保持挺胸拔背
$ I: z/ [& S j8 \
4 G# t0 b/ u0 q+ Y. S 几乎每一篇你读过的训练指导类文章,都会强调体姿和动作规范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保持躯干的稳定,提高训练效率并避免受伤。挺胸拔背的原则几乎适用于每个训练。具体说来就说:挺胸,双肩下沉并后收、收腹、下背内收。对于站姿,坐姿或卧姿等不同的训练姿势,这些原则都同样适用。2 m5 n+ o, J" t$ E J
# ?( K; ^/ V/ |2 U% L 肌肉大小和运动量的关系
0 ?6 x! n% I( a' M! g3 T8 p4 i7 b/ _- d. i4 W# B$ G Z" @3 B) R
某块肌肉应该采用多大的运动量,和肌肉本身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胸部、背部和腿部等大肌群,运动量也相对较大。而胳膊和肩膀等较小的肌肉群,就应选择较小的运动量。运动量和肌肉纤维达到疲劳的程度有关:大肌肉群中的肌肉纤维较多,需要3~5个练习,每个练习3~4组才行;小肌肉群一般用2~4个练习,每个练习2~3组就可以。
o# A; H" f( ~, h' D
9 S# ~, J; X! ^9 @ w 控制与爆发相结合的训练速度$ _ C$ v+ l- s& K0 M
% x5 \, h6 J' R: p. w9 j! ~ 下放重量的时候应该在充分控制下进行,上举时则应该用爆发力尽快举起重置,目的是在上举或下放重量时,安全地使用尽量大的重量,获得对肌肉最大的刺激效果。在训练中越努力贯彻上述原则,就越能保障肌肉纤维在安全的前提下受到微创,进而恢复和生长。
$ _& w- _; E8 Z; c' J- t% d$ N" f" p9 q1 V' k2 s
训练目标决定训练次数
: U3 S/ q2 t( ^# |
- r3 E4 d! Q( B7 v) h0 r5 T 如果你的目标是增长肌肉,则选用8~12次达到力竭的重量。如果目标是增强力量,则把次数控制在4~7次。这并不是说你只能采用单一的训练次数,不时变换一下训练方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并且知道相应的训练方法是什么。
) [7 M% w2 B( L1 u" F6 F3 g. Z) D- a9 H* I! I9 d
器械与自由重量+ ~* S$ S: p p, |; S J
9 `- i; T- G8 M2 @7 Z 这两种类型的训练,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不可偏废。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自由重量的平衡,所以器械更 适合他们,他们可以更安全、更稳定地从练习中受益。但是,器械并不能针对所有的身体部位很方便地进行锻炼。器械类练习的运动幅度、方向和角度不如自由重量那么灵活。脊椎的深层肌肉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肌肉,只有用自由重量才能得到全面和有效的锻炼。自由重量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非常大,能很好地适合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结构,几乎可以锻炼每个部位。实际上,很多器械的练习方式都是模仿自由重量。1 ]- g4 `; C3 B" o5 `' u
: N7 [7 `, B P1 x
强度是关键
8 f6 I# u5 s3 a- s* o. x" P' \
+ b* N- M/ k/ k 为了不浪费你花在健身方面的时间,也为了取得力量和围度方面的明显收效,你必须在每次训练中全力以赴地进行锻炼。如果一个重量你最多能做15次,但是你只做了10次,那么说明你应该增加训练重量或者应该继续完成最后的5次。不管对于什么水平的训练者,除去热身组以外,每一组训练都应该达到力竭,即无力再多完成一次的程度。- w* g1 E" L2 H5 N
) Q+ V7 m, ]# D3 H
在训练中优先进行复合动作
, r7 p2 L" [6 D. P: U$ H3 ~1 D' y# z9 w4 ~) y
初学者把复合动作作为训练的重点,是明智之举。所谓复合动作,是指深蹲、硬拉和卧推等多关节、多肌肉群参与的动作。在训练的后半程,你已经消耗了相当的体力和精力,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大重量训练。所以,在热身后,应该立即以最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复合动作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