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如何在十周内长10公斤肌肉其实是件比较无聊的事情,因为在70天内长10公斤肌肉绝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要看用什么样的训练和恢复手段。现代健美理论的基础理论有一条就是:超量训练,然后超量恢复。为了保证和维持肌肉的生长,健美运动员往往要比举重等其他力量项目运动员摄入多得多的蛋白质来促进通过训练所损伤肌肉的恢复,而肌肉纤维的粗大膨胀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一般而言,即使你训练量非常大,训练非常刻苦,训练非常见成效,但如果你的恢复跟不上的话,肌肉增长的话就只能是个梦想了。训练只是刺激手段,肌肉增长是在恢复中完成的,这才是健美运动的真谛,而许多初级训练者在拼命和自己身体对抗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个原则。依照我个人看法:训练手段固然重要,但无非上力量和累计量的问题,想做比赛选手的朋友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饮食和恢复上面。上面有一个帖子,其内容也是论证在10周内长10公斤如何不可能,其中有一条结论很清晰:250克/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粗一看,这个理论而是站得住脚的,一每个蛋青含4克蛋白质算,250克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搞定65个左右的蛋青。事实上,这个蛋白质摄入数据对于很多中国高手而言已经不是个大数目了,很多全国冠军备赛期间的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超过了250克/天。可是,人体对于蛋白质的同化和吸收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很多蛋白质在人体摄入后因为无法完全吸收因而变成了酸性物质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到了体外,这一现象也就是造成普通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很多国际职业选手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除了迅速提高人体爆发力外,类固醇药物的另外两大功能可能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健美运动员充血不充血外型差别不明显,使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到底有多快呢?练完深蹲后洗个澡就可以再练一节课的深蹲);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使人体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蛋白质。但类固醇是否就是难于进步者的唯一救星呢?答案却是否定的,首先,这种药物对健美运动员身体的伤害很大,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医学基础,这种药物的使用量等问题都很难把持,而类固醇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则多数是无法逆转和恢复的,第二,类固醇效应是一种比较短期的效应,如果非赛季停止使用的话,运动员的状态会跌落很多,第三,通过类固醇所达到的训练水平如果以后停止用药的话,则很难再达到。但是不是我在说“所有健美运动员都在使用类固醇”呢?当然不是,类固醇等药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就出现了,但我国80年代直到90年代的健美水平却比现在差不少,我在97年的全国比赛上,只看见了一位胳膊围度接近50工分的选手(当时48工分的胳膊就感觉很让人害怕),而现在的比赛上,胳膊围度到这个数目上的大有人在。这样的现象显然不是“类固醇”现象,基础健美人口的增加和健美运动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这一现象的根本。
/ x, z- f7 { z2 P5 E6 u% G o$ b c/ Q) y3 Y1 Q
通过讨论“10周长10公斤”罗嗦了这么多话题,实在不好意思。我只是希望这个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网上高手何止千万?我希望所有喜欢健美的朋友站在统一的高度上看待训练方法和训练恢复的问题,还是那句话,10周内长10公斤瘦体重绝对不是梦想,但造成肌肉增长现象发生的绝对不简单的是训练方法的差异,也没有哪种方法是平台期训练者的救命稻草,只要训练者将自己的训练和恢复有机地相结合,才可以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