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5013|回复: 22

“飞鸟”技术细节---让胸沟深陷

  [复制链接]
de5678 发表于 2009-7-1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鸟”技术细节---让胸沟深陷
200901211006594236.jpg
面对健美明星们的照片,健美爱好者赞叹之余常有一些困惑:这么完美的块形是怎样练出来的?他们的训练计划和练习动作并无特别之处呀,难道有什么诀窍?是的,他们确有诀窍,那就是动作的技术细节。3 c* u* l( U. d
# N- u! v% Q7 V5 r4 _7 m
在胸部训练中,中缝部位可谓“难中之难”。健美明星们胸肌中缝两侧的厚度与整个胸肌相一致,中缝窄而又窄,宛如一线。而练了多年的人整个胸肌往往是越向中间肌肉越薄弱,与两侧的发达程度毫不相符。同样做飞鸟动作,为什么效果相差竟如此之大?原因就在技术细节上。这里奉献给大家的是关于技术细节的系列文章,本文先从飞鸟动作的细节谈起。) o- X# C+ E+ V
0 G# M! A8 P& ~! m
一、平卧哑铃飞鸟
0 E5 S; `! b8 C( y# e4 C仰卧窄凳(宽20~25厘米)上,双手持铃,小臂与大臂呈135度左右的夹角,动作过程中不要为了助力而勾起颈部使头离开凳面。
: W0 z& @0 g0 u: I下放哑铃时注意力集中在胸缝处,靠胸肌的张力控制住哑铃缓慢下放,同时充分吸气、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直至哑铃相触,这样可避免肩背 过分参与用力。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可想像去抱一个大的啤酒桶,职业明星麦尔文·安东尼在做此动作时就不断在心里念叨着“抱住它!抱住它!”
1 m! M8 w0 V1 B) E! x% y+ |, {! R7 v
该动作除了小臂与大臂之间保持135度的夹角外,整个臂形应撑圆,手腕略内收,形若环抱。如果仅以手臂紧张僵硬地勾住哑铃,发力就很容易以肩部为起动点,虽然看起来是在努力做飞鸟动作,其实是“貌合神离’,主要锻炼的是肩部三角肌前束,对胸肌中缝部的作用很小。
5 L& u# e% @6 [  ?$ _3 D! ?  |1 v( M2 W5 K7 R6 I- s
为了充分牵拉胸肌纤维,采用的重量也要适度,以8~15次/组为宜。第一组应为15次左右,然后做3组10~12次,最后一组可降至8次,一共完成5组左右。飞鸟练习有别于卧推,卧推可在多组训练后将次数降至1~3次,效果仍很好。飞鸟则需要以一定的次数来累积刺激中缝肌肉,过重的负荷既影响动作幅度、拉伸的效果,又容易对肩肘部造成伤害(6次以内职业运动员也很少采用,而且支撑困难,有一定的危险)。
5 h# `& K* v1 u  ?5 A4 ^: R) P: [% J+ u% X* t8 A( I
训练中有人喜欢勾住颈部,将头抬离凳面助力。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抬头必然窝肩做动作,不利于充分吸气、挺胸。窝肩发力主要是肩背部,对胸部几乎没什么锻炼作用。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可先降低重量,将次数定在12次左右,刻意体验一下正确的发力方式,待动作定型后再逐渐增重。
& U) ^; V4 g5 b
$ o) ?: Z- f9 Y- w. S二、蝴蝶机夹胸8 l5 l; r6 _  C1 H) p
蝴蝶机夹胸的好处是加在胸肌上的张力恒定,不会因手臂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可采取“桥”式动作,并使双肘相触,故动作幅度可更大,安全性更好。不仅中下胸缝(平卧哑铃飞鸟的主要刺激区域),对整个胸缝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且可通过变换握把形式着重刺激胸缝上部。
4 [& J$ ?4 @4 W) ?1 X- ?$ Q9 |1 }4 |
正确的动作是:坐于凳上,手握把手,肘弯抵住档板。如觉坐的位置偏高或偏低,可调节坐凳的高度。动作幅度可通过上面两侧的半月形板的孔位调节。采用“桥”式动作,即只将上背贴在靠板上。打开时充分吸气、挺胸,双肩竭力后展,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胸缝。通过控制,使胸部肌肉充分伸展。如对镜练,应注意观察胸肌的伸展,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合拢时双肘档板应相触,并略做停顿,进行顶峰收缩1~2秒钟。这时感觉会更费力,不像哑铃相触时更省力。只能通过尽力收紧胸肌,或相距少许距离即分开(不等胳膊与身体平面呈垂直状态)来弥补张力的流失。次数为8~15次/组,逐降重量做3~5组。
% Q5 b  F! _5 g1 s% @# f
' X4 y( {. W' l& x+ x为了更好地刺激上胸缝,可以变换一下握把方式:双臂如侧平举状伸直,拳眼向前,以腕部或小臂(以手臂长短定)抵住档板做夹胸动作。由于双臂可以交错,动作幅度也很大。这个动作的特点是通过充分挤压上胸部,使两侧胸肌“立”起来,这当然是我们非常想要的结果。做3~5组,每组8~15次。
! G2 U. h: i# _1 I* c4 x1 a6 M) c. _# `3 H$ E. D  N, }- W
三、立姿十字拉力器飞鸟! ?  f/ l  M. P5 {9 A4 f! g
立于拉力器架中央,调节好拉索长度,手执马蹄凳做夹胸动作。
5 ?* L7 m7 n9 G* ]$ U- Z+ a. r$ _2 _9 `
正确的做法是,身体略前倾,打开时注意控制动作,合拢时尽力挤压胸肌,略做停顿进行顶峰收缩。有些人为了拉起更大的重量,身体前倾得厉害,以至夹胸动作变成了俯立飞鸟,使刺激胸缝的动作成了练三角肌后束。此动作的要点是使胸部肌肉较充分拉伸与尽可能挤压,采用的重量是次要的。
; t5 z7 Q" l7 j# L3 k1 o3 G, q- c8 [6 w( E$ c, O% v% N) D; \
虽然一般要求双手相触即分开,事实上做交叉动作效果更好。
7 M' J) r8 k2 B$ E) B# Y交叉有两种方式供选择,一种是一次左手在上,下次换成右手在上,这样一组内左右手位置变换均等。另一种是一组始终是左手在上,下一组一直是右手在上。由于交叉动作比双手相触的幅度大得多,故对胸缝的挤压效果更好,刺激更大。
& n% q  k' x" o0 J; e3 X
9 U( k8 _4 ~4 p; s6 F要注意的是,这个动作因拉索长度关系,显得很“活”,不太容易控制,所以不要做过低次数的大重量拉伸,以免肩部受伤。一般也是做3~5组,每组8~15次。5 \+ `6 [& n" B7 U
9 U7 j9 O/ f1 G2 T
四、上斜飞鸟
9 u. I' N; j! x5 K( F9 w4 |针对上胸缝训练设计,分哑铃飞鸟和拉力器飞鸟两种。
7 J; H/ Z8 i8 j9 s0 ~
- m; G  p; t& w3 o5 @哑铃上斜飞鸟应采用30度倾角的斜凳,倾角过大会使本应加在胸肌上的张力流失。下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上胸缝位置,依靠胸肌纤维拉伸的张力控制哑铃下放,主动吸气、挺胸。上举时以胸肌收缩力带动双臂合拢。由于手臂呈半悬空状态,较难控制,故应将训练重点放在体会胸肌纤维拉伸的张力上,以8~15次完成3~5组。不要强求重量,否则肩部过分用力紧张,使整个动作变形。) b2 U" F+ j; C0 B7 P) t+ @
0 N  t3 p8 {1 S( P# y) [+ {. f
拉力器上斜飞鸟只要将30度凳放在十字拉力器架中间即可,将带活扣的铁链挂在两侧脚的滑轮扣上,调整好铁链长度和凳的位置,即可进行练习。拉力器的好处是加在胸肌上的张力恒定,另外也不像哑铃上斜飞鸟因倾角而使负荷分流。第1组最好采用最大负荷的50%左右作为热身,感受和确定一下运动的路线,以免肌肉关节适应不及而受伤。一般也是做3~5组,次数为8~15次,技术要求与哑铃上斜飞鸟相同,着重感受胸肌的拉伸,以张力对抗负荷。- S; U" L  U, s& U  Y

/ a( q- u" I5 c5 o& R4 ?% K以上讲的是针对胸缝的飞鸟动作的技术要求,实际训练时还有两个很有特点的补充动作,一个是窄握拉力器下压,一个是大重量窄握推举。
- i1 y! U1 ^; D) e4 D( M
6 Y9 O7 q/ B8 s! e窄握拉力器下压一般安排在飞鸟练习的结束部分或穿插于中间,采用“V”形把或绳把,重量为6~8次(1组高次数热身后),下压至底部全力抗住负荷,绷紧胸部肌肉。这时胸肌全面充血暴突,对胸缝的挤压有独到效果,胸部轮廓亦会得到强化。" T' U/ {9 s2 C9 \

- P/ M7 l, E- _. K: @9 Y' B! h* x窄握杠铃平卧推举的优点是重量比用哑铃和拉力器大得多,次数可降至6次左右。虽然幅度有限,但强度却大得多。两手间距为训练者2~3个拳头宽,过大对胸肌两侧刺激多,失去对胸肌中缝的锻炼意义。/ B$ h$ `! [$ u* H3 ~- T; m; s
* h, F+ {$ A+ O/ w: b, p/ Z
在锻炼胸肌中缝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造型动作效果会更好,如蟹状夹胸造型、两臂交叉挤压等对胸肌中缝塑形训练都有良好的辅助功效
梁祝 发表于 2009-7-1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09-7-10 11:12 编辑 / o& C3 J( Y: F0 H! L/ u
5 P, _: {. N* j% ]3 h8 N4 ~# V# G# M
哑铃飞鸟.jpg 2 X' Q4 d- J7 `6 O, U) h; ~
5 p- I2 h/ K8 N3 R" @& x4 i5 P
    平板哑铃飞鸟:
# d# {0 U! s, d& U   动作要点:可作为胸肌训练的结束动作。使用较轻的重量,保持双肘微弯的固定角度,下放到背平面即可,上举时像抱一棵大树一样,不是直上直下,沿一定弧度推举,感受胸肌的拉伸和收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09-7-1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40.gif

- v6 ]/ U1 \6 M) Q1 H0 z' G8 C$ k# f, N2 a2 X% P
   窄握推举
4 p- Q# T& @% R% U5 a# T

+ [& t& k: m3 w$ m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的内侧部位,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4 I3 C' j* s: M
+ U9 ^* Q/ |" u8 D% E' e' x
    B.开始位置:俯卧在长凳上  ,两脚平踏在地上,以维持身体平衡。两手握住横杠中间,间距4-6英寸,两臂伸直持铃支撑  在两肩上方。
. u* V/ q- |1 u* a) O7 n! B- m- V& X  M) P( y6 A
    C.动作过程:两臂慢慢弯屈落下至横杠触及胸部。然后向上推起至开始位置,  重复练习。. C9 \) x2 h/ i8 ]* k- `
% l" p2 o; H- M: ?+ |/ h9 V7 s
    D.训练要点:宽握卧推主要是锻炼胸大肌,由内侧向外侧发展。
40.jpg
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ower 发表于 2009-10-2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有理,灌水无罪,支持楼主,看贴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vtmk 发表于 2010-9-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4bee31adc2065b044a36d6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cewayzf 发表于 2010-11-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壮汉,猛男,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Hearn 发表于 2010-11-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斜哑铃飞鸟
/ K& w4 v* x2 T$ V3 m2 d: J# R
& r+ ]: X# w' t% f

; x6 P$ j7 Z$ r6 q
4 L3 g+ U" |$ i/ K( {* \$ N' s3 s5 f" a$ H
    目标肌肉群:上胸部的内侧和外侧、三角肌前束
, ]8 [( d$ ~4 w: M6 x; [$ w; J; g  r% x, Q3 E
      因为肘关节在动作全程中保持稍稍弯曲,所以无法使用肱三头肌的力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孤立刺激上胸部肌肉。你可以使用比平常稍大的重量,但是,每组重复次数绝不要低于10次。因为过大的重量可能会导致过度拉伸肩关节。
3 b$ o  n/ R9 y
7 o; J; r: s  F6 B: C1 P9 d- N
incline_fly.jpg
( ?- a! v6 y5 ^0 z& {
7 V; b9 T: V/ D! F  f+ T
5 M! w5 @# {9 x& v7 T
      起始姿势:仰卧在上斜凳上,双脚分开踏在地板上保持平衡。双手在胸部上方各握住一个哑铃,掌心相对,肘关节稍稍弯曲。/ a, E$ e: k% N0 C
1 {& j' @3 E% F! G5 F8 N, M
      动作过程:双手呈弧线形把哑铃向身体两侧下放,保持掌心相对。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肘关节稍稍弯曲。控制哑铃下降的速度,确保你能感受到胸部肌肉的拉伸,而又不过度伸展肩关节。下降到最大限度后,用胸部肌肉的力量,以弧形路线平缓地把哑铃抬升到胸部上方,然后重复进行。不要用上推的方式把哑铃举起来。( b: @' B: e$ n-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iiop 发表于 2010-12-1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功夫哲学 发表于 2010-12-2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iiop 发表于 2010-12-2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树不好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硬客健身

GMT+8, 2025-4-6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