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时爱好运动心脏晚衰十年 心跳60次/分钟为最佳 ) B7 Q7 v. m6 }
. r! ?; w3 G+ J* K$ K
! g$ |6 ^4 a: _1 U1 B3 H4 h
1 T6 ~2 C& @0 L) ]" ? 法国学者伏尔泰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的确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它能维护心脏健康。要知道,人体的心脏就像一辆车的‘发动机’,是核心驱动所在。如何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年限,取决于我们对它采取了哪种保养;如何使心脏跳动时间更久,取决于日常对它所做的维护。只要人体‘发动机’能正确使用、减少磨损,自然就可以长寿。”但如果运动过头,挑战极限,则可能损害心脏,变成“生命毁于运动”。 % K' \" j D# [
& I# o. @8 } ^
+ Y) z3 r) D9 I' j" ~+ J8 Z( l0 Y1 B
心跳保持60次/分钟为最佳
# i% Q& K. ?2 \( W* y+ b* o `4 Y8 v. {
日前,一项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所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细胞》杂志上,该项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发现运动有益心脏健康的机理: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经常运动可以使小鼠体内的C/EBPb转录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其结果会促进小鼠心脏肌肉细胞增殖,有益于心脏生长。
0 G; Z& o6 i- y0 i2 R% h+ k2 Q- ^" _$ B+ z
在动物界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数/分为100次,寿命1~3年;大的哺乳动物如鲸等,心率数/分20~30次,寿命约40年;格拉帕哥斯乌龟,心率数/分为6次,寿命约170年。
1 ` b2 N& D+ H5 ]0 \( T# n( j9 F" R B
不难看出,心跳频率与寿命呈反比,心跳越慢的动物,寿命就越长。对人类的研究发现,人一生心跳总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在同等条件下,如果静息心率(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在60次/分钟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相反,如静息心率大于80次,寿命就会缩短。也就是说对人类而言,心跳也非越慢越好,如果心率能保持在60次/分钟左右是最佳状态。6 w$ e3 ?6 l) N1 \/ t& W& i. |$ C
, t3 j% h5 h. A8 ~1 t3 b/ g
不爱运动者比爱运动者早衰十年以上8 \6 T% @. d+ `6 b
5 R, z' p; ?5 i3 t3 h
有什么办法能使心率保持在理想状态60次/分钟上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合理运动。统计资料显示,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较爱好运动者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3.5倍。
2 z6 b2 [! m5 w2 p0 Z3 A# ?0 S# J, a5 y* s4 V8 Q6 _8 }# s
为何两者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紧张活动,使得心脏工作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体积也会随之增大,变得饱满且有力;另一方面,运动可促使心脏的血管扩大增多,从而改善心肌供氧状况,增强血液供应,可有效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m& K( r' t* N- D
- q) D1 [4 u; X3 O 据美国对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一些研究显示,赛艇划手、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环法自行车选手、橄榄球运动员的心脏与平时不太运动的人相比,几乎大出两倍左右。同时,运动员心脏的机能也相应更强,收缩更加有力,每搏输出量更大,心脏储备能力更高。& `1 ^3 F* m' `- w! a- ]' z, y
) ]" Q+ K' k" ^ _ 竞技体育挑战极限或损心脏7 M! }* e: s: K5 J8 }1 G6 D
( b' t( F+ ^* V2 M# z
合理运动固然对心脏健康有益,但高强度运动也让心脏难以消受。运动员在赛场上突发心脏病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有些运动员甚至平时看来身体颇为强壮。比如一种叫‘马凡氏综合征’的心脏疾病就能让人在运动中猝死。专家分析,除了某些运动员患有难以被及时发现的心血管病外,主要诱因是超负荷运动。超负荷运动的风险在于,会在短时间内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心脏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竞技体育要求‘更高、更强、更快’,它与普通的运动锻炼不同,属于进行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活动。但是太剧烈或超负荷的运动,会加剧人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和造成部分生理功能失调,使人更容易衰老。运动员毕竟还拥有专业的医疗保健团队在身旁保护监督,而且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的心肌比常人要肥厚一些,与普通人群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普通市民一定不要轻易效仿高危动作
" g: N& {& k5 [7 E4 Q( {; L7 {* h6 @5 `0 T" Y) B1 D* F% |( S
非对抗性有氧运动
0 }. B- v; C/ \- |/ P) Z: A" g8 R' k& h
最锻炼心脏
`; F, G3 m" G4 U) l8 d B1 S2 s/ b7 M- R0 Y
和运动员的目标不一样,健身爱好者进行运动不是为了拿金牌,而是在于强身健体,所以一定要在将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减少心脏损耗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如果运动时感到不适,出现一些身体报警的信号,比如说心突然跳得特别快或胸闷,一定要立刻停下来,不要勉强支撑。从维护心脏健康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运动方式是做非对抗性的有氧运动。对于健康群体,有氧运动的强度可通过控制脉率来控制:有氧运动的适当脉率为(220-年龄)×(60%~70%),脉率与心率一致,在健身房锻炼可以看到脉搏数值,方便监控。以下锻炼方式都较为适合日常进行,大家可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从中选择1~2种长期坚持。
. D' N+ [9 i8 J1 }' C, K# t4 p8 Z! }4 p$ }" [# z2 r
散步
) r7 K' B" o. s1 _) b" P7 j: l6 ~, f; d. p: W
运动频度:每次1~2小时,每次约3~5公里,每周5次。
( D/ w6 v' T, v: h/ y: j H" X8 {6 \( Z/ n P
散步是一种最简单易行又轻松愉快的全身性运动。它可扩张外周血管,有效消耗脂肪,从而降低血压,有利于心脏健康。3 B- z' ?9 c5 o" c* P8 H
, t& C! P2 I0 Q8 O 快步走
3 E3 ]( }# K7 p$ K! |0 r9 y/ z: g; P# k' W& K2 `0 e
运动频度: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 `- {0 o. Z( t/ U, h& R% t. F
8 c: g5 e" r9 ]; T k" v& Z+ n
走多快才算快?每小时保持4.5公里左右的行进速度就是快步走。快步走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
; x" U/ `/ K- X# v; g# M9 Y; A& {8 c( f7 ^4 q I: n
慢跑# L2 C1 y8 H2 L( Q$ E
* T1 [; i, X8 t9 W8 I 运动频度:至少30分钟,每周5次左右。
# X" x- ~/ S2 s8 y! t o
% r% q k2 O5 M$ b2 p1 d 18~65岁的成年人慢跑或原地跑步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跑步运动调动了全身的肌肉群运动,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心脏做工增大,肺活量增大,最大程度上利用有氧代谢,更有效地消耗脂肪。跑步还能够增大心脏容积,增加血液总量,从而为身体提供更丰富的营养。2 Y3 D' E) s2 j" p! W9 a
5 V7 E( v8 d h
游泳 M5 U$ W5 @9 w: ]7 }% S8 J
6 B9 |" ?8 N( X" v0 z- c. [# y 运动频度:每次不超过1.5~2小时,每周2~3次。; e! b$ W* C6 W7 y2 P
* w' L" w5 d6 E: K9 A3 @) H/ j8 f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统的机能,扩大胸腔活动幅度,增大肺的容量。游泳时能促进肢体血液回流心脏,使心率加快。长期从事游泳锻炼,心脏体积呈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收缩更加有力,动脉增粗,血管壁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 ~5 M+ p( R9 t6 M# D# D0 V
1 ^2 m f# A4 _4 m$ k7 r/ a8 C 骑自行车: @/ G3 S3 n& \7 [: ]+ ?: R+ K
+ ~; T4 S& Z7 d
运动频度: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车至少30~60分钟,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
3 j& V/ V0 s/ z. K* E1 F% f
# G6 _# f9 C' ?. l, M# C$ ]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因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反复练习,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
4 ^% t* `7 o3 p p) [
; H Q+ j2 {/ c; L m& I1 c 太极拳/ H2 P; O3 Y3 i" s" h3 Y
' n9 a7 S7 ^7 z$ r
运动频度:每周5次。
+ J" m8 ^/ V; \; n0 U" r3 @. p' a) j A$ T2 y1 |2 m% u" G+ e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 ; S: {1 ~ ~; F
|
|